close

returning_souls-01.png

前陣子因為課程的原因,看了以台灣阿美族為主題的紀錄片,其主要講述花蓮太巴塱部落重建以前祭儀的場所、 迎回飄蕩多年的祖靈並團結部落族人的故事。

看完這部紀錄片,我想起多年以前的《賽德克.巴萊》及前陣子引起熱烈討論的《斯卡羅》:記得在《賽德克.巴萊》中,曾有提到惟有黔面的族人才能踏上彩虹橋,和祖先團聚,只是在日本的統治下,原住民被禁止出草,也因而不能黔面;而在《斯卡羅》中,斯卡羅的大股頭卓杞篤曾說過-瑪祖卡因為和漢人私奔,脫離部落,過世後,靈魂一直飄蕩,直到阿杰在部落的外圍蓋了他們家的房子,瑪祖卡的靈魂才能安定下來,或許阿杰與蝶妹也因此在過世後,靈魂也有了歸處。我對原住民文化並不熟悉,但就自己查到的資料及所看過的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電影、戲劇,我想,祖靈信仰在原住民傳統生活中應是極為重要的,不管是《賽德克.巴萊》中,希望能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獵場,還是《斯卡羅》中,建造房屋讓靈魂可以安定,亦或者在《讓靈魂回家》中,祭司Kating所說的:「要的不是柱子,而是柱子中的老人家。」都可以得知,祖靈在他們生活中所佔的地位。

而在電影一開始,Fuday寫給中研院的信中說:「時間的流逝,帶走的不再只是長者的靈魂,此時部落的靈魂也悄悄消失。」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導致傳統祭儀逐漸消失,大批族人改信基督教、天主教,且在1958年的颱風後,kakita’an的祖屋倒塌,而祖靈柱也「被拿走」而失去信仰,失去的傳統及因為社會環境下漸漸離散的族人,問題層出不窮的部落或許就算Fuday所說的,部落的靈魂正在消散,而整部電影的核心的祖靈柱便是所有還在部落的族人想出的辦法:或許,對老一輩的人而言,重要的不是那刻有Tmamacan和其他歷史人物的柱子,而是過世後,留在柱子中並迫離開部落的老人家的靈魂,但對Fuday等年輕人來說,祖靈柱或許也同樣重要,重建kakita’an的祖屋除了將祖靈迎回部落、將祖先接回古老的土地上,也是重新將四散的族人再次聚集的最好方法。

純粹心得分享,拜託勿罵,歡迎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分享、討論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青 的頭像

    青的部落格

    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